找到相关内容162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“家庭问题”的看法

    非常重视,佛陀在《长阿含经》卷十一里,告诉父母教育儿女应该:“一者制子不听为恶。二者指授示其善处。三者慈爱入骨彻髓。四者为子求善婚娶。五者随时供给所须。”因此,养育子女除了疼爱、抚养,还要教育他们去恶...,父母的言行是他们学习的榜样。自己对父母供养承顺,自然会有孝顺自己的儿女。如是因、如是果,一个家庭有慈爱的父母,孝顺的儿女,亲子关系亲密和谐,也就能维持上慈下孝的伦理纲常。  当然,“慈悲”也是一种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762507.html
  • 佛教对“青少年教育”的看法

    面对青少年的压力,为人父母、师长者,应该给予适当的协助,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小孩,才能有健全的身心。对于青少年的教育,更要避免消极的劝阻,改以鼓励代替责备、以慈爱代替呵骂、以关怀代替放纵、以同事代替隔阂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762508.html
  • 山阴诗友喧四座,佳句纵横不废禅(1)——支遁考评

    谐无声之乐,以自得为和;笃慈爱之孝,蠕动无伤。衔抚恤之哀,永掉不仁。秉未兆之顺,远防宿命;挹无位之节,履亢不悔。(85)  然后就劝谏皇帝把佛教作为巩固自身和王朝统治的工具:  陛下天钟圣德,雅尚不倦...

    张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862531.html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等等,都不能净化人心,也不能带来喜悦、圣洁及慈爱。唯有修持佛陀所开示的清净道路—戒学、定学及慧学,才能彻底净化人心。  当谈论七觉支当中的喜觉支时,我们一定要牢记,快乐与喜悦之间存有极大的差异。快乐—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以七觉支,成觉悟者 (2)

    体谅、关爱他人,他们心中的温暖与慈爱显现于言行。这等雅士以一种微妙、和谐的方式维系与他人的关系,获得他们的陪伴是非常令人满足的。被爱与温暖的氛围所围绕,必能生起喜。  ﹝十、思惟经典﹞   第十个生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362650.html
  • 从一念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

    中更说明净佛国土是菩萨的本愿,但是此愿却必须透过从空入假,以假实现其愿,以愿化导众生净佛国土进而不著于假,就能在环保的行动中产生无穷的动力,所以说以菩萨的本愿实践环保就能慈爱大自然中的万物,尊重自然...

    释坚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262695.html
  • 完成在人格——重读太虚大师《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》

    rdquo;、“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”等。在不残杀而仁爱中,按照社会习俗又把仁爱分为十个要点:当慈爱二女,当恩爱父母,当敬爱师长,当保爱幼弱,当和爱友朋,当专爱夫妻,当亲爱国民,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4162938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~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

    遗址iii  附图八:开元幼儿园iv  附图九:慈爱医院iv  附图十:开元禅学院iv  附图十一:2005年开元宗门基金会暨眼净和尚圆寂纪念会iv  附图十二:妙心寺山门v  附图十三:妙心寺大殿v...

    杨宫妹(释如微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563193.html
  • 虹身大成道掘藏尊者白玛邓灯大师及嘎绒千佛寺简介

    所交的任务皆圆满完成。他对大师所传承下来的弟子给予父母爱儿女般的慈爱,倾囊教授完备的地道知识。在他的弟子中名望较高的有列绕宁巴、卓的巴沃多吉(安章珠巴)、吉则土力宁巴(略西哇青)、白玛弥觉林巴(喇嘛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84163533.html
  • 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的法缘

    写信,函告安居净峰,身心安宁。信云:“前承远送,并惠多珍,慈爱殷渥,感谢何已!居净山(按即惠安净峰—笔者)后,身心安宁,足慰远念(29)。”  (三)迎来送往 优礼相待  自弘一大师首游厦门起,每逢...

    秦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363670.html